第4步–WHERE?应用的场景是什么
应用的场景,即需求实现后被应用在什么场景,解决哪些问题,便于我们制定对应的交互策略和流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分别使用用户体验地图,可用性测试等方法,对场景、流程的深入做深入分析,为具体交互做指导性建议。
第5步–WHEN?什么时候开始和完成
这一步即我们对完成项目的时间安排,制定对应的排期。
每一次迭代更新,不是产品发出一堆的需求和一份厚厚的PRD,然后定个时间到截止日期交稿,而是根据敏捷的原则会拆分成多个节点。每个节点完成其中一部分内容,然后内部进行评审、修改、开发。每个节点包含的需求条目有哪些需要团队内部协商,但是时间的排序肯定是越重要越紧急的需求越靠前,占用的时间越多。
识别需求优先级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KANO模型来排序,必要型优先级优先考虑,魅力型末位考虑。另一方面,就是根据团队开发人员、产品、运营等相关协作人员的排期来制定。比如负责某业务模块的开发请婚假不在,那么肯定不急着先做他那的需求。对于大厂来说,产品团队成员对业务的排期是至关重要的,不止影响团队效率、OKR执行,还关乎KPI绩效考核。
第6步–HOW?应该怎么做
经过前面这么多的问题研究,该思考怎么动手完成设计了。根据了解的需求点、目标、用户、场景、排期,我们可以开始制定更具体的设计方案了。通过类似参考、原型、飞机稿等内容,将我们思考的结果转化成“实物”进行输出和评审。
每日前50名预约咨询
可免费获取专属优惠